胃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2017-04-25 16:59:54 来源:
分享:

胃癌是消化系统多发性癌症之1,胃癌的潜伏期较长,症状不明显,1旦发现多数已进入中晚期。我国只有5%~10%的胃癌能被初期诊断,所以胃癌是我国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1,也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病种。

胃在人体功能性器官中有侧重要的地位,胃部癌变会影响人体对食品的吸收,阻碍营养的摄取。所以很多胃癌患者在被癌症夺走生命之前,就由于营养不良停止了呼吸。胃癌的病发缘由多为饮食的不卫生和食品含有的有毒成份,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致使胃癌的病发率逐步升高,其中农村地区的胃癌病发率高于城市地区,这也和当地的饮食卫生条件及饮食习惯有关,农村地区对熏制食品,高盐类食品比较偏好,这是致使肺癌产生的重要缘由之1。

据统计,中国的胃癌病发率以西北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每一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近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一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切是1种严重要挟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产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病发缘由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瘜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和长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1定的关系。胃癌可产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特别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初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初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消退、轻度贫血等部份类似胃102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理后疼痛减轻或减缓,因此常常被忽视而未做进1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我国极其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病发缘由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10分重要的意义。

胃癌的病理分类主要有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小细胞癌等,不同的胃癌病发机理不同,医治方案也不同。目前对胃癌的医治主要使用手术切除法,包括根治性切除手术,迁就性切除手术和短路手术。手术虽然能暂时切除病灶,但是复发的概率很高,而且对患者身体伤害很大,容易造成2度转移的严重后果。所以现在医学上对胃癌通常采取联合生物疗法,用生物免疫疗法法加上手术医治实现胃癌的完全治愈。

生物医治(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即DC-CIK)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的第4类肿瘤医治模式,是21世纪最受医学界注视的肿瘤医治技术,它主要靠激起机体本身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灭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专家介绍,相对放疗化疗对人体的损 害,生物疗法通过对患者自体抗癌细胞的提取,在体外利用生物进行活性培养,强化细胞的抗癌活性,然后回注患者体内,在不损伤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条件下,直接辨认、杀死、消灭存在于人体内血液、淋巴中的癌细胞,恢复和增强机体自然抗癌免疫系统和功能。能够真正实现避免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

联合生物医治是结合常规医治方法和生物医治的1种先进医治理念,其优势在于既能够保证常规疗法对癌细胞的高效灭杀,也能通过生物医治避免常规疗法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大量转移。对手术后肿瘤病人清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避免癌细胞的分散和复发,提高患者的本身免疫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胃癌癌细胞的杀伤效力极高,在临床上获得了突出的成效。

(以上内容仅授权邻医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