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防治和其它癌症1样,关键在于“早”字,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胃癌究竟能不能早期发觉,防患于未然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10几年来,胃癌防治有“三早”,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对胃癌病人的长时间视察与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1部位的细胞开始产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1定的症状体征,是个缓慢的进程,即正常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的长时间作用下转变成癌细胞,是1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这个进程,医学上称为“癌前期”。而该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优的阶段。
顾名思义,癌前期是胃癌细胞演化进程的豫备阶段,它包括癌前期状态和癌前期侵害。前者指临床上易产生恶变的1些全身或局部的状态或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瘜肉、残胃等;后者系组织病理上的改变,包括增生性改变和肠上皮化生,胃癌防治有“三早”,特别是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伴肠上皮化生。“癌前期”这个概念,其实不意味着将来不可避免地1定发展成癌,而是癌变的潜伏趋势和危险性显著增加的1种标志。大部份癌前病变会“悬崖勒马”,长时间潜伏,胃癌防治有“三早”,乃至“悬崖勒马”,消退复原。只有相当小的1部分继续“执迷不悟”,终究变成癌。
虽然对胃癌的癌前病变毋需忧心忡忡,只要采取妥善医治,总的说来是“吉多凶少”。但是,对下述的胃镜及其病理或X线的检查结果尚需引发足够重视:(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2)40岁以上的大肠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3)病灶直径大于2公分的胃溃疡,特别是位于胃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4)腺瘤性、无蒂性或直径超过2公分、体积较大的胃瘜肉;(5)伴随肠上皮化生,特别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对上述改变,需周密视察,定期进行复查,胃癌防治有“三早”,1俟有病变可疑时,宜及时实行手术。
胃癌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还在于其初期常常无明显或特殊症状,不容易引发人们注意。当癌肿发展到影响胃的功能并构成溃疡,甚或产生胃壁蠕动和胃容积改变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此时,诊断亦已延误,病情已届晚期。如何从本身的感受与症状变化来辨认胃癌的初期报警信号,可归纳为以下内容:(1)腹痛失去原有溃疡病发作的规律性,明显不同于平常;(2)胃痛发作时,进食或服药后无济于事,反而加重;(3)以往胃病发作时,食欲、体重和体力无多大影响,现在却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4)延续便血乃至呕血;(5)缘由不明的上腹不适、乏力、消瘦;(6)经毕氏Ⅱ式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等症状。凡此种种,均不可掉以轻心,切莫以“老毛病”为由而随便服点胃药,置若罔闻。
相关新闻
上一页:推荐胃癌化疗后中药验方
下一页:一种乳腺癌药物居然可治胃癌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