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预后要“问”淋巴结

2017-04-25 16:59:58 来源:
分享: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1 ,在我国其病发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每一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 ,几近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一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

胃癌可产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病发缘由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瘜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 ,和长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1定的关系。

胃癌可产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特别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初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初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消退、轻度贫血等部份类似胃102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

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理后疼痛减轻或减缓,因此常常被忽视而未做进1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我国极其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病发缘由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10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专家首次提出淋巴结转移度对胃癌预后的判断作用优于淋巴结侵犯深度或转移淋巴结数目。该方法能避免胃癌淋巴结定位不准酿成的分期误差,能客观地提供胃癌进展及预后信息。武汉市第6医院10年来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经验表明,淋巴结>5mm,应作3平面6张切片,淋巴结≤5mm时,应连续6张切片检查,少于此数就有漏诊可能,再增加切片数也不可能提高阳性率。

在详实检查胃癌淋巴结的基础上,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检查总数,百分率)是最重要的预后判断指标,与5年生存率具有相干性,转移度超过10%者5年生存率急剧降落,超过20%者预后极差;虽然淋巴结侵犯深度也是重要的胃癌预后指标,但它与淋巴结转移度却有显著的1致性,即癌肿在向浆膜侵犯的同时,其淋巴结转移度也在增长。

结果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数量积累现象,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生存率密切相干,且相干性优于淋巴结转移数和淋巴结侵犯深度,从而首次提出用淋巴结转移度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初期发现:12个器官易成癌症温床癌症新闻:致癌花生酱你吃了多少?绝症不绝:《非2》黑色素瘤并不是绝症 癌症医治:医治肾癌的6大民间偏方抗癌故事:16斤肿瘤压身成功切除癌症专题:中国癌症村的5大多发癌

分享: